近年來,在國家經濟水平日益增長的背景下,國家大力發展公路水運的施工建設。隨著公路路橋梁總裏程數在不斷增加的同時,在道路橋梁施工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需要解決問題。比如本文所要探討的道路橋梁施工過渡段路基路麵的施工,該施工環節既是道路工程中的重點,又橋梁是施工難點。因此如何提高道路與橋梁之間施工過渡段路基路麵施工質量,成為當下公路工程施工單位研究的重點問題。下麵,本文也將對道路與橋梁施工過渡段路基路麵施工技術進行研究。
道路橋梁的施工質量,不僅決定了道路橋梁的荷載能力、使用壽命,同時還影響著人們出行的安全,由此可見,提高道路與橋梁施工過渡段路基路麵施工質量的重要性。下麵,本文將通過道路橋梁施工過渡段路基路麵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對如何提高該施工環節的施工質量進行分析。
1 提高道路橋梁過渡段施工技術的重要性
道路橋梁過渡段是指,道路路基與橋梁橋台平麵結構相互銜接時的特殊路段,為了確保過道路與橋梁渡段的平順度以及使用壽命,通常情況下,公路施工單位會對過渡段的施工進行特殊處理,從該路段的壓實度、水穩性能來看都要高於其他普通路段。除此之外,由於路基和橋梁二者的結構及施工材料大不相同,因此在設置過渡段時會出現一定的沉降差,從而影響路麵的平順程度,因此提高道路與橋梁過渡段施工技術的主要目的,便是縮小路麵與橋梁之間的沉降差[1]。
2 道路橋梁施工過程中過渡段路基路麵施工存在的問題
2.1橋頭出現跳車現象
橋頭跳車現象是指,當車輛行駛到橋頭路段時,車輛會發生強烈的顛簸,甚至是跳躍的現象。而造成橋頭出現跳車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橋梁與路麵的過渡段在施工時存在較大的沉降差,因而當公路工程竣工後,在長時間使用的情況下,橋頭過渡段的沉降差會越來越大,並且過渡段路麵會產生裂縫、塌陷等病害,進而影響到過渡段路麵的平整度。因此當車輛快速行駛過該路段時,就會出現上述所說的跳車現象。
2.2過渡段路基路麵出現裂縫現象
路麵出現裂縫的現象是在道路施工中最為常見的病害,尤其是這種病害極易發生在道路橋梁的過渡段路麵中[2]。而路基路麵的裂縫種類也有很多,其中主要可以分為表層裂縫、深層裂縫、貫穿裂縫等等。表層裂縫對路基路麵以及道路橋梁結構的影響較小,而造成表層裂縫的原因也有很多,其中包括:在路基路麵施工時,所選擇的路麵材料質量較差;其次也可能是因為在長時間使用後,承受了大量的重量,再加之溫度環境的影響,進而使路基路麵發生裂縫。而深層裂縫和貫穿裂縫不僅會影響車輛通行的安全性,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對道路及橋梁的結構造成嚴重的破壞,一些長時間未受處理的深層裂縫和貫穿裂縫甚至可能造成路麵塌陷、斷裂的情況發生。而產生深層裂縫以及貫穿裂縫的主要原因可以分為以下幾個:第一,是由淺層裂縫未及時保養修補,導致裂縫逐漸由路麵向路基延伸所產生的;第二,是由於在施工中,道路與橋梁銜接部位沒有進行清理,進而存在著大量的雜質,這些雜質會導致瀝青混凝土材料無法達到最佳使用狀態,或者是發生變質所衍生出的裂縫;第三,是因為過渡段本身的特殊部位,導致其本身的使用壽命以及耐磨損度就小於其他普通路段,當過渡段路基路麵產生裂縫後,裂縫會影響過渡段路基路麵的承重能力發生改變,裂縫會穿透整個砼結構層,最終對整個過渡段的路基路麵造成破壞[3]。
2.3不均勻沉降現象嚴重
在一些道路工程中會出現過渡段路基、路麵的不均勻沉降十分嚴重的情況。通常情況下,一些施工單位會忽視這一現象,隻是認為這種現象不可避免的。但是在經過專業的測量後能夠得出一個結論,不均勻沉降現象過於嚴重不僅會對路基路麵造成影響,還會對道路及橋梁的結構造成破壞,因此在進行道路橋梁過渡段的施工時,需要尤為嚴格控製沉降差,最大程度的將沉降差控製在最小範圍內。而造成道路與橋梁過渡段不均勻沉降現象過於嚴重的原因是,在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沒有對台背填土進行壓實,因而導致過渡段在還未使用狀態下就已經產生一定的不均勻沉降。當道路與橋梁正式竣工投入使用後,過渡段會在長期承受荷載的作用下,造成路基塑性變形的積累,如果公路橋梁養護人員沒有及時進行修補,將導致路基塑性變形越來越大,使得不均勻沉降現象越來越嚴重,最終可能對公路橋梁結構造成擠壓破壞。
3 道路橋梁施工過渡段路基路麵施工技術要點
經過上文對道路橋梁工程中過渡段路基路麵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分析後,下麵將結合上述問題分析和探討道路橋梁施工過渡段路基路麵施工技術要點[4]:
3.1軟弱地基處理
上述中提到了地基沉降對過渡段路麵及結構造成的危害,因此解決地基沉降這一問題是目前所有道路橋梁施工所要重點研究的對象。而軟弱地基作為地基沉降的主要因素,對軟弱地基進行科學有效地處理,便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解決路基沉降差值過大的問題。針對軟弱地基強度低、含水量高、穩定性差等特點,施工人員在施工前,首先需要選擇合適的施工區域以及對相關數值進行檢測。其中就包括對含水量、孔隙比的檢測,通過檢測結果將軟弱基地的含水量、孔隙比控製在一定的數值範圍內,在施工中也嚴格按照這一數值對軟弱地基進行處理,能夠在數據上提供一定的保障[5]。對軟弱地基的處理方式有很多種,通常情況下可以分為排水固結、深層攪拌噴射注漿、超載預壓這三種。但是對於路基路麵沉降值過大的路段,還需要在此基礎之上采用一些特殊的施工方式縮小路基路麵沉降值。最為有效且較為常用的方式便是提高地基土強度,以及減輕回填土材料的重量,除此之外,還可以進行換填處理等等。其次,在對軟弱地基進行處理的過程中,涉及到對土方換填的開挖,因此在開挖前,需要對換填的高度進行測量,從而確定開挖深度,一般來說,如果填土的高度在4m以下,那麽開挖深度則要低於0.6m,如果高度4m以上,則深度高於0.6m,但不能超過1m。 3.2道路橋梁工程過渡段部位的施工技術
為了避免橋頭出現跳車這一現象,就需要嚴格控製好道路橋梁工程過渡段部位的施工質量。針對橋頭跳車原因的分析,在探討其施工技術時,首先是要解決沉降差過大的問題,而在上述中也提到了如何降低沉降差。其次,還需要對道路橋梁的銜接部位填充施工材料,在此就需要選擇強度、質量輕且防水性能好的材料。其目的是在保證道路橋梁過渡段的荷載能力同時,也避免降雨量過大,路麵積水量過多時,雨水滲入到路基,從而對路基層造成影響。在選擇填充材料後,還需要針對道路橋梁的寬度,選擇合適的施工機械對過渡段部位進行壓實,在該施工環節中,需要確保壓實後過渡段路麵的平順程度與橋梁和普通公路路麵在同一水平麵上。以上施工環節不僅能夠有效避免橋頭出現跳車的情況,同時還能夠有效避免路麵或者路基產生裂縫,甚至是塌陷的情況發生,最大程度上保證過渡段的使用壽命及荷載能力符合要求。
3.3加強道路橋梁過渡段路基路麵抗形變施工
道路橋梁工程與工民建工程不同,道路橋梁自完工使用後,便會進入到磨損、老化的階段,並且如果不及時采用專業的養護措施,將導致道路橋梁的耐磨損度、荷載能力、平整度急劇下降,尤其是對於本文所探討的過渡段路基路麵來說更是如此。因為,針對以上的問題,為了增加道路橋梁工程過渡段路基路麵的荷載能力、耐磨損度等,在工程施工中,就要提高道路橋梁過渡段路基路麵抗形變施工的標準。在開始具體的施工前,需要施工人員先對道路橋梁過渡段的地勢地質進行現場勘察。該工作的目的是通過勘察所得出的數據,結合地勢地形對道路與橋梁過渡段的結構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在設計結構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到道路橋梁過渡段的荷載能力,同時還要對過渡段的受力情況進行分析,確保路基路麵所受到的荷載趨於平衡,從而最大程度上減緩道路橋梁過渡段路基路麵發生形變。最後,在施工的過程中,施工人員不僅要嚴格按照設計圖紙進行抗形變施工,同時還要采用抗壓性好、防水性強的施工材料,避免道路橋梁過渡段的路基路麵發生其他病害,使道路與橋梁過渡段產生形變。
3.4道路橋梁過渡段排水設計
在一些道路橋梁的施工地區,經常會遇到強降雨天氣,並且在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後,在遇到強降雨天氣時,道路橋梁的路麵會積存大量的雨水,這些雨水不僅會影響人們的出行安全,同時也會對道路橋梁的內部結構造成破壞。因此,針對道路橋梁路麵大量積水的問題,在工程設計和施工中,要注重對橋台台背排水的設計和施工。在設計中,首先要確保不影響道路橋梁的內部結構,使得內部結構的各項標準符合有關要求。其次,針對地區降雨量設計排水係統。現階段在設計道路排水時,主要分為基層、防水層、透水層這三個分層,並且在防水層上方設有路麵排水溝操。除此之外,在進行道路橋梁過渡段的排水係統施工過程中,需要確保排水溝與橋梁、涵洞同步施工,並且橋台背軟式透水管要符合設計要求,排水溝的坡度也要滿足能夠使雨水順利從道路橋梁路麵排出。
3.5加強施工後期對道路橋梁過渡段的養護
公路工程的施工量較大,因而施工周期較長,為了確保道路橋梁的使用壽命,在工程後期還需要對道路橋梁進行養護。通常情況下,對道路與橋梁過渡段路基路麵的養護工作包括的防排水、護坡的檢測,以及對路麵的裂縫、沉降檢測。在檢測過程中一旦發現所得數據不符合標準,則需要及時進行修補,從而避免病害對道路、橋梁內部結構造成破壞。
4 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公路橋梁的建設的不斷擴大,對於道路、橋梁的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見加強道路與橋梁過渡段的施工質量是路基路麵施工的重點,因此要想確保施工質量符合設計要求,必須采用專業有效的施工措施,從而有效保障竣工後的道路橋梁的安全性、可靠性及耐久性。